猎头视角:教你谈薪资!

根据AlphaMaker的经验,在一次完整的面试过程中,候选人过五关斩六将的拼杀下来,感到最困难和焦虑的,不是专业技能测试,不是经验业绩考核,而是薪酬谈判。

你的期望薪酬是多少?

多数候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种问题,如果马上无脑的丢出一个数字,高了,恐怕公司会觉得自己没有诚意,将自己拒之门外,丢掉了好机会。低了,公司方面高兴的接受,而自己又会觉得没有实现最优价值,心里难以接受。

天就给大家传授一份屡试不爽的独门秘籍,教你谈薪酬!

谋略篇

1、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

无论你是不是要跳槽,都应该对自己的实际薪资在行业内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,比如,行业内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是多少?你的薪酬水平位于哪个区间?

这样做的目的很好理解,市场经济下,人的才能与价值的匹配也是市场化的。同岗不同酬的差异,自然是被人才自由流动抹平。没事多抬头看看,把握所在行业人才薪酬资讯,至少不让自己吃亏。

除了衡量是不是劳有所得,关注行业薪酬,也是激励自身进取的一种方式。如果你的薪酬水平与行业平均值,或者新雇主的定价差异较大,就应该好好找找原因了。能力的增长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!

从哪里寻找量化行业薪酬的信息呢?现在较为权威的薪酬数据参考标准有Selby Jennings、Glassdoor、Indeed、Grainstone Lee等机构出具的有关报告。以Selby Jennings为例,2021年中的报告中曾提到北美和亚太地区薪酬情况:

Section image
Section image
Section image
Section image

这类报告比较完整,覆盖面广,相对更具有借鉴意义。这里篇幅有限,其它几家的报告,大家可以自行查阅,也可以来咨询我们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量化行业人才始终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,薪资水平变化特别快,过去的报告只能当个参考,最新的信息跟踪需要“与时俱进”。

2、 横向对比,精确定位

横向对比指的是不同公司的相同岗位之间对比,包括岗位职责、人才素质要求、薪资、未来成长空间等多维度的对比。

通常,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机构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相对正规,部门划分细致,岗位分工更加明确,职员等级、岗位职责、待遇标准、晋级路径都比较清晰。因此在做横向对比时更具有参照性。

比如,Junior dev的年薪大概在30-60w,而Senior dev可以达到60-90w,这是一个行业普遍认可的大致水平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,再进行细分。比如,对应到自己的薪资,在相同工作量和贡献度的前提下,根据所在的公司规模、性质、组织管理、业绩情况加以分析。

相对的,一些量化私募机构是一人身兼数职,能投研,懂编程,会交易。岗位和薪资的设置参照性相对低,但也能以薪资大包的形式进行粗略的估算。

比如,可以通过赋权打分的方法,把自身的几项能力与相应岗位进行匹配测验,看看是否可以有更高的薪酬期望。这样,在晋职加薪或者跳槽的时候,可以做到心中有数。

3、掌握行业薪酬结构惯例

量化投资行业的薪酬结构是base+bonus/pnl cut模式,这是通用常识。而且有别于其它行业的是,干的特别漂亮的时候,bonus/pnl cut会占大头!如果只关注base,很可能会吃大亏。

而且,不同的量化私募薪资架构比例也不一样。一些管理规模相对较小的量化机构,生存是第一要义,在薪资体系上的设置可能没有那么精细,抛出来的是个大包,薪资都有可能是浮动制的。而pnl cut的比例,也许是20%,也许是30%,也许是50%,根据业绩情况,最终年末到手的钱可是天差地别!

对这个事,谈薪资的时候心理一定要有个数,问清楚。总之一句话,我们应该关注base,但也不能只看base。在谈薪资的时候说一下对行业薪酬结构的理解,雇主方就能明白,你不是小白。

技巧篇

1、避免直面锋芒

回答公司方面提出的:“你期望的薪酬是多少?”不要直接给定一个数字,无论你给出的数字是多少,结果都会不尽如意。

高了——被认为自诩过高,狮子大开口,没诚意!

低了——被认为是没自信,拉低大家薪资平均线!

比较迂回的方式是:

  • 能否先了解一下贵公司的薪酬结构?
  • 能否先问一下贵公司对这个岗位的薪资预算范围?
  • 或者,聊一下过去自己的薪酬情况,让公司有个大概的评估。

如果公司就你的问题侃侃而谈,透露出看好你的信号,那么就可以趁机好好的了解一下你关注的点;如果公司暂时没有正面的回应,那此问题可以先告一段落,不要穷追不舍,以后从长计议!

如果你们双方都确定了合作意愿,即使当下没敲定结论,后续还可以继续谈,何必急在这一时呢?

2、设定薪酬区间的技巧

有研究认为:在谈薪酬的时候,给公司一个薪酬范围表明你有就此进行谈判的意愿,公司也会认为你在考虑他们的需求,这是一种有素质,有礼貌的表现。

但问题是,很多候选人在设定薪酬区间的时候,都错误的把心细认可的薪酬底限放在了区间的顶部或者中部。

根据美国社会学家Ames和Mason的研究结论,正确的做法是:如果你认为自己价值7万美元,不要把区间设为6万~7万美元,或者6.5万~7.5万美元,而应该设置为7万~8万美元!

Section image

另外,这个区间范围最好控制在5%~25%之间,范围过大会让公司认为你对薪酬没有太过硬性的要求,在谈判中会处于劣势。

这种设置薪酬区间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,只要成功拿到offer,薪酬就不会让自己失望。

3、学会借助猎头谈薪资

对于金钱这种比较敏感的话题,有猎头在中间斡旋更有利于同时保证公司和候选人双方的利益。

猎头的优势在于,对整个行业及主要公司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也很擅长衡量候选人个人能力与从事岗位的匹配度,能够为候选人提供科学合理的薪酬建议。

尤其在量化行业,量化私募公司透明度不高,业内人才稀缺,信息严重不对称,猎头公司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。

在猎头与公司就薪酬问题进行沟通时,候选人的配合非常重要,一定要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,不要藏着掖着!而且如果确定好能接受的薪资范围,并委托猎头去沟通薪资,就要有充分的信任,不要再自己去与公司谈更高的薪水。

跟大家讲个案例,之前曾经帮一个候选人筹划薪资,帮他进行了评估后大概年薪可以拿到100w。面试的时候,一切都很顺利,最后他主动问公司:“听XX说这个岗位可以拿到100w,是吗?”

公司方面本没有计划在这一轮面试讨论这个问题,也还没有完全了解他的能力,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惊到了。就这一句,他直接被pass了!公司方面认为:候选人情商堪忧,而且相比这个工作本身,他更爱钱!

倒不是说不可以问薪酬,可是方式过于直白,透露了他对于100w年薪的看法,应该是突破了他的心理上限!

写在最后少

根据我们的经验,量化投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公司对人才求贤若渴,只要你足够优秀,公司是愿意花重金,下血本的。

我们需要做好的,一是做好自身能力衡量和价值的匹配,二是要注重沟通的方式。薪资谈判不是一门工作,更像是一种艺术,需要达到一个彼此平衡的点,实现共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