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化人才鄙视链,不得不说的IMO、IOI、和ACM!

量化圈的从业者,是金融科技人才链的顶端!数理竞赛获奖者,是量化圈人才链的顶端!

稍微细心些都会发现,量化机构的招聘JD在长篇大论的叙述完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后,都会在末尾附上加分项:获得过ACM、IOI、IMO...等竞赛奖者优先!

为什么量化机构如此偏爱他们?不是只有体能竞赛才可以举办奥运会,脑力竞赛奥运会更精彩。而数学、物理、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,就是量化圈的头号宠儿!

一、学术界的奥运会——数学篇

1、CMO——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

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

主办方:中国数学会

参与者:初、高中学生

报名地点:省级赛区组织报名工作,各学校统一到所在地教育局报名。

报名时间:各地按实际情况决定。

比赛流程

  • 预赛:各省自行组织,一般在5-7月。
  • 联赛:一般在9月中旬举行,两次考试,决出省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同时优胜者编入省队,成员可以继续角逐,参加决赛。
  • 决算(冬令营):一般在11月-12月举行,决出国一、二、三等奖。优胜者有望保送清北,并有资格参加当年的IMO竞赛集训。

2、IMO——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

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

主办方:参赛国轮流,东道国出经费。

参与者:初、高中学生

举办时间:每年7月举办一次。

竞赛奖励:一等奖(金牌)、二等奖(银牌)、三等奖(铜牌),中国选手近年一直是热门奖牌得主!

第63届IMO,中国队6名选手,均以满分成绩夺得金牌,赢得中国参赛史上的最佳成绩。同时也成为了IMO有史以来第二支以全部满分摘金的参赛队伍。

3、CUMCM——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

China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

参与者:世界范围大专院校的学生。

举办时间:每年9月举办一次。

竞赛奖励:分本科段和专科段决出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
4、MCM/ICM——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

MCM,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

ICM,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

主办方: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。

参与者:世界范围大专院校的学生。

举办时间:每年2月举办一次。

竞赛奖励:设定特等奖、提名奖、一等奖、二等奖等等。同时有现金奖励,颁发给最终分数最高的4个团队。

二、学术界的奥运会——信息学篇

1、IOI——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

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

参与者:全世界初、高中学生。历届比赛中,中国队的战绩都独占鳌头。

举办频次:每年一次。

竞赛内容:两天的计算机程序设计,解决算法问题。

2、NOIP——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/NOI——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

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/ 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

举办方:中国计算机学会。

参与者:初、高中学生。

竞赛流程

  • 省赛NOIP:以省为组织单位,各省在同一时间组织比赛。
  • 全国赛NOI:省级联赛获奖者,统一参加全国赛。
  • IOI选拔(冬令营):获得NOI前20名者参加,经过集中培训和选拔,前4名可以代表中国参加IOI。

3、ICPC-ACM——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

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

举办方:国际计算机协会(ACM)

参与者:全世界大学生。

竞赛流程

  • 区域赛:各大洲举办,一般安排在9-12月。一般分别按10%,20%,30%的比例颁发金,银,铜奖。
  • 总决赛:次年3-5月举办,全球第一名可获得奖杯,前十名的队伍将得到高额奖学金。

三、学术界的奥运会——物理篇

IPHO——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,Intemational Physics Olympiad

举办方:会员国轮流举办。

参与者:20岁以下的中学生或者大学生。

举办时间:每年7月,举行一次。

竞赛奖励:按参赛比例设定。

  • 8%的参赛者获得金牌。
  • 25%的参赛者获得金牌或银牌。
  • 50%的参赛者获得金牌,银牌或铜牌。
  • 67%的参赛者获得荣誉奖章。
  • 总冠军除获得金牌外,还将获得特别奖。